這么熱的天要是發(fā)生火災(zāi),如何才能快速逃生?昨天,記者和寧波市消防支隊工作人員一起做了一個逃生體驗。
下午5點(diǎn),記者來到一酒店四樓,工作人員發(fā)放了小方巾用來捂住口鼻,記者用礦泉水打濕。體驗開始后,記者扶著樓梯扶手快速往樓下撤,跑到二樓樓道時,麻煩來了,由煙霧彈制造的火災(zāi)煙霧已經(jīng)非常大,大到眼睛幾乎看不見,記者只好用毛巾緊緊捂住口鼻,摸著扶梯往下走,最后找到出口時,也被煙嗆著了。
第二次體驗,增加了難度。樓梯道里擺放的木板、水桶等雜物則讓記者的速度慢了很多,因為不確定這些雜物是否結(jié)實(shí),記者只好小心翼翼地跨過它們,才能繼續(xù)往下撤。
根據(jù)工作人員測量的時間,第一次記者用了50多秒,而第二次則用了1分30秒左右,逃生的時間增加了一倍。
由此可見,保持逃安全通道的暢通對于逃生來說,至關(guān)重要。
通過體驗后,有不少市民反應(yīng),雖然有毛巾捂住口鼻,但還是被嗆得很嚴(yán)重,原來都是因為沒打濕毛巾的緣故。因為濕毛巾更容易吸附灰塵。當(dāng)然,也可以把毛巾多折幾層,這樣有利于過濾。
同時,消防隊員也指出了記者逃生時借助樓梯扶手逃生的辦法是錯誤的,正確的做法是,沿著墻壁向下走,因為扶手很可能因被破壞而讓逃生失去方向。
本報通訊員 顏杰 本報記者 邵巧宏